中国质量在线 - 中国质量信息发布交流|解读中国质量新闻

小心!业绩承诺集中到期 中报百家公司或“卸妆”

2018-07-25 07:24:00 栏目 : 基金 围观 : 评论

但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,由于财报在技术上具有可调节性。相关重组方,有能力有动力通过寅吃卯粮做高承诺期业绩,避免触发补偿条款。这样的后果就是, 业绩承诺期之后,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大的滑坡。

如神州泰岳,公司在2015年完成了收购祥升软件股权事宜,相关重组方进行了业绩承诺,最后一期承诺是在2017年。在承诺期内,公司合并报表净利润最差也有将近1亿元。但2018年中报,公司预告业绩将会“首亏”,同比下降990%。

Wind统计发现, 2018中报将有201家上市公司刚刚脱离业绩承诺期。 其中,主板70家,中小板65家,创业板66家。有资本市场资深人士坦言, 中小创公司的业绩情况尤为值得重点关注,防止出现财报黑天鹅。

后并购综合症——商誉减值

根据资本市场经验, 并购重组的成功率一般为2—3成。 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的机遇,但也伴随着巨大风险。从初期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到后期的业务板块整合,并购重组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性。

并购重组不成功的标志之一即是商誉减值。2017年,A股所有公司商誉减值损失364亿元,2016年这一数字是114亿元,2017年净增250亿元。随着业绩承诺期到期的集中到来,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增加的情况可能还将持续。

据统计,截至2018年一季报,传媒、医药生物和计算机三个行业的商誉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。若将时间线拉长,2013年初起至今商誉规模累计增长幅度超过30倍的行业,包括了传媒(43.2倍)、休闲服务(34.4倍)和电子(30.9倍)。

新时代证券研究发现,根据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案例来看,并购标的若在某一年承诺期未完成业绩承诺,且完成额不到70%,那么期末计提商誉减值的可能性较大;承诺期过后,虽然标的业绩大幅下滑,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在第一年末对标的计提商誉减值,第二年如果标的经营情况仍不乐观,此时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可能性较大。

本文来自Wind资讯,创业家系授权发布,略经编辑修改,版权归作者所有,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。

相关文章